411:李谷的夹袋-《周宋》


    第(2/3)页

    “莫得问题,不过你的帮某抬个台子,这一回说的是咱川主的传奇,可不能低人一等啰。”

    “某晓得了。”

    ……

    与此同时,正式收到聘书的锦江书院的先生们,也开始了招生工作的筹备,生源大抵是两类人,一类是已经有一定学识的年青人,一类是已经启蒙过的少年郎。

    用秦越的话说,现在的书院就是个大杂汇,从初中到大学合在一起,教材目前暂时也是经书为主,周容所撰的数学也无法教授,因为周容的怀孕而暂时再搁置。

    至于程慎原来编写的新蒙学,也暂时没有拿出来。

    因为文人自有文人的骄傲,眼下不好打消教授们的积极性,而历代传承下来的东西,又有它的体系存在,冒然打破,也是不妥。

    倒是命题作文“论教育之道”和“论学问之道”,因为皆是准先生们花费了若大心思撰写出来的,有思考便有疑问,有疑问便有争议,这些新教授新博士们聚到一起,反而碰撞出不少火花出来。

    这却是意外之喜了,颇有无心插柳柳成荫之感。

    对此,秦越的总结是古人小瞧不得。

    ……

    繁忙的四月终于过去,端午佳节来临。

    秦越亲自提着节礼进了司空府。

    就十六个品味不同的粽子,用八角提篮装着,“我师娘和拙荆她们亲手包的,味道不错。顺便请您老一起喝一杯,李侍郎当年珍藏的好酒,起码三十年了。”

    李谷捡起一颗粽子轻嗅了嗅,放回篮里,叹道:“尽是花香甜腻的味道。”

    “有啊,十六个口味呢,您要口味重的,有咸肉的,有咸蛋黄的,有梅干菜的,哦,还有兰花豆的,这东西也就尝个鲜,意思一下罢了,走吧,今天龙舟都没去捧场,就为了请您老喝一杯。”

    “呵,难得有心。”

    李谷笑笑:“老夫忌口太多,就不去了,想说什么就说吧。”

    秦越嘻嘻一笑,搓着手坐下:“打三月起,一直忙天忙地的忙到现在,终于体会到什么叫人才难得了,益州的情况李相您最清楚不过,能不能……能不能介绍几个人过来,我这段时间东一榔头西一棒棰的,忙的又乱又没效果。”

    “你这是向老夫吹嘘呢还是怎么的?”

    “没,是真忙,尤其民事政事,没经验,李相呐,你也知道的,我之前一门心思都在军事上,这民事繁杂,人手实在不够……”

    李谷冷笑道:“人手不够问朝廷呐,有的是候着补缺的。”

    “不一样,要来个酒嚢饭袋,我还不窝心死,李相,这真是遇到难处了,不然不会开口。”

    “老夫夹袋里的人,你用着就安心?”

    秦越笑道:“要是李相推介的,我都不敢用的话,趁早卷一笔银子去当富翁得了。”

    “……”

    秦越的软磨硬泡,终于让李谷松开了口子,从他的夹袋中摸出两个人名来。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