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九章:完美到没有缺点(求收藏)-《大明1368》


    第(2/3)页

    那些在战力弱的部队中当都尉乃至有的是当将领的,在军营之中可不是为了大胜仗而存在的,他是为了能够得到更好的官职或者职位,去进行贪腐,等他们捞取到了更多的好处和更大的钱财之后,他们就会选择叛变,或者是退出。

    现在在张士诚的军营中作威作福,当大官的潘元明或许就是这样的人,在其上司即张士诚、张士德、张士信的管理之后,他的**便达到了极致,带兵作战就不再像之前那么拼命,势必求得胜利了,他们会选择相对简单的方式来应付上级的命令,带兵出征。

    想要取得胜利的掌握权已经不再掌握在他们的手上了,他们所需要做的乃是竭尽自己的权利去剥削、去剥夺,至于战场上的胜负就全都由天命来注定便是,只要对手比他们的战斗力更加的弱,军营中的贪腐问题比他们更加的严重、当将领的他们都要贪腐的时候,他们就赢了。

    潘元明面对的是蒙古部队,是一支游牧民族的部队,反正都是吃大锅饭的,姓谁都一样,所以存在的贪腐问题自然要比潘元明这一支特别讲究上下级关系和“捞钱”的中原部队,贪污和**的情况要少得多,不过不意味着没有,人心是隔成肉的,没有人能够猜得透,真正地明白得到。

    不可否认,潘元明也有着自己作为一军将帅的本领,但更为重要的是,在乱世之中,在战场上,有武艺的又有带兵能力的人可不只是只有汉族人,蒙古人、契丹人等游牧民族作为冷兵器中的传统“强队,”才是乱世中盛产指挥千军万马的大将兼有大本事能力的武者的队伍。

    所以潘元明的失败并且投降,从这一个思维的层面上来是在正常不过的了,当然这样的人格形成与张士诚、张士信等人的“放养”政策是不无关系的。

    但是,历史中的张士诚如果真的能对自己的手下严加管教,自己也做到不贪图于享受,积极、主动地应战的话,他的结局定然不会那么地悲惨,甚至是有可能得到最终的“皇帝”宝座。

    只是历史和过去的生活一样,过了就是过了,没有如果;就像是现在,后勤营的**和贪污导致当兵的人不再想着集体的利益而选择了作恶、选择了安逸,从而给他造成了比敌方或者叛徒更加严重的灾害。

    但是,如果只是一个后勤营的人被贪污和**给侵蚀了,那也就算了,苏择东对于整个大局的掌控还是没有出现更多的问题的,而现在的局面是,吕珍部队中的有将领即吴世成这一号人带领着两万多人,其中牵扯到的势力更加是盘根错枝的。

    别人苏择东先不了,但是吴世成作为一军的将领,就算是一个百无一用的废物,就算是一个庸才,没有多大的本事也就罢料,但是他却在让别人看不顺眼的时候还作出了人神共愤的事情——背叛。

    一般的人即普通的士兵背叛或许是出于在军营当中受到了太多的压迫而选择了逃亡,当中自然有很多人是因为自己的私欲而选择叛逃,但他们对整个部队的贡献有限,同时他们的背叛和叛逃,对整个军营的作战、生活等各个方面不会有更大的影响。

    但是吴世成的身份却不容得他作出任何背离组织的举动。
    第(2/3)页